close

[前言] 健保為何會年年虧損呢?因為三個主體之間存在著微妙的互動關係...

 

 

Insu_1_2


上次提到,全民健保這麼一個照顧患者健康的良善制度,年復一年地虧損是出了什麼問題呢?

 

因為三個主體間存在著矛盾的現象。

 

也許有人不知道,醫師也是要「講求績效」的吧。姑且不談論醫術醫德、先單純將醫療當成商業行為來看,無論是開業醫師或是院方,都像是一個企業的老闆,所販賣的商品就是醫療服務,企業要賺錢,就要想辦法多賣幾件商品(即,多看幾個患者),看得越多,收入就越多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,只要是關懷患者,不要做黑心醫生,這是無可厚非的情況。問題是當年年度的健保收入(來自於患者繳保費)並不會自動增加,收到多少就是多少,沒有辦法片面要求患者多繳的,但是醫療服務量卻是在衝量,因為醫師(或是雇用醫師的院方)也想賺多一點錢(筆者所指並非醫師亂開刀亂開藥,請不要混為一談),因此衝量的成長率每年都超出健保收入量,所以年年虧損不難預期。

 

先把狀況簡化,比較好說明。假設全部總共有100個醫師在看病,每位醫師每年要看1,000個患者人次,每次可收到健保給付100元。假設全年的健保收入總額也剛好是10,000,000元,如果國民的健康狀況與其他所有的條件的不變,則應該一直保持平衡,不會有財務黑洞越來越大的現象。但是如果這100個醫師中,某甲醫師覺得家庭負擔重所以要多賺一點,所以想辦法多看幾個診使得年服務量到達1,500人(筆者再次強調,就像你我薪水不夠去打工兼差或是加班一樣,某甲醫師就是多看了幾個診以便增加服務量來增加收入,請不要先入為主就認定某甲醫師賺黑心錢),100個醫師中僅有一位醫師也許影響不大,但是很快就會有某乙某丙醫師也開始衝服務量了,最後大家都在衝量,各位看倌,現在不難想像健保財務為何難以平衡了吧。

 

光是這樣還不足以造成矛盾,也要病患肯上門才能增加醫療收入,再加上民智已開,網路的醫藥資訊豐富,且人權觀念高漲,所以醫病關係丕變,以前醫師高高在上的現象不復出現(這真是個好現象),醫師得客客氣氣對待患者,才能保住「客源」,再加上相對於國外而言國內的就診費用便宜許多,且人口老化的現象越來越明顯,所謂「老人病」越來越多,因此有很多患者也願意多到醫院就診「定期追蹤」。甚至有人是「習慣了用某些藥來『保養』」,所以到醫院診所來「拿藥」,醫師也樂得輕鬆,沒有看診就直接把藥開出去了,省時間又可以賺健保給付。

 

僅是如此,仍然不足以造成矛盾的現象,健保局可不是省油的燈,至少有兩樣法寶扼制著總額的增加,一是費用審查(包括行政審查與專業審查),也就是說院方申請費用時會有抽審,如果審查者認為某項檢查或是某項治療使用的沒有足夠的使用理由,則會不予給付該項檢查或是治療,並且放大回推罰扣院方。二是浮動點值制。所謂「點」就是每項服務的價值不以元來計算而以點來計算。打個比方,平常去餐廳點時每道菜都有列出金額,如果一碗飯是10元,那買1,000碗就是10,000元。但是醫療服務則以「點」來計算,每樣醫療服務(每道菜)都有固定點數(菜單上的金額),差別在於菜單的金額是固定的,1元就是1元的價值,「點」則有點值,一般而言點值可能會隨服務量而變動,如果大家都衝量,點值就會被稀釋,1點就會少於1元,目前的現況大概是0.9元上下。

       

從三個主體方面講述現況,一定還是有人不明白其中的矛盾如何產生,不過好像打太長了,筆者自己都累了,就待下回分解吧…(待續)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elpitree 的頭像
    helpitree

    HelpiTree

    drpri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