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前言] 健保虧損,應該是個結構性的問題,難解啊…
上次預告要從從三個主體方面講述現況,一定還是有人不明白其中的矛盾如何產生,讓筆者先條列現況整理如下:
1. 為了增加收入,院方與醫師要想辦法多看患者,所以有些地方是不合理的「討好」患者
2. 就診相對便宜,且院方歡迎患者就診,患著願意多跑醫院「拿藥」
3. 健保局以審查核刪的方式不予給付,並以點值控制給付的金額,
再條列其中的矛盾不合理之處:
1. 院方要醫師多看患者,其薪資與服務量有關,有很多醫師怕患者跑掉,於是對於患者的所有開藥開檢查的要求幾乎不拒絕,造成醫療資支出的上升
2. 很多患者習慣目前的就醫模式了,懶得出門的就找人「拿藥」,或是僅僅是毛病就要醫師開藥「保養」,甚至把門診當成餐廳一樣,向醫師點餐般地點藥。難道我們真的是「東亞病夫」嗎?
3. 健保局推行總額預算,屆時全體醫師如果衝出2倍的量,點值可能就剩下1/2,為了維持原始收入水準(沒人喜歡做一樣的工作量卻被變相減薪吧),個別醫師只好衝更高,然後其他醫師也必須衝更高,否則別人衝自己不衝,即便做到跟原來的量一樣,也會因為點值已降低而無法維持原來的收入,最後掉入無限迴圈,惡性循環。
此外,由於目前是單一保險人制度,院方只能選擇參加全民健保,不管健保局的審查給付條件再嚴苛,也只能接受,否則一個一般的醫療機構若是非健保特約的話,那幾乎是不會有患者上門了,因為醫療費用必然大增,無法與健保特約機構競爭。
那這個問題到底有沒有解呢?這是個結構性的問題,是個紅海的環境,因為講到錢就有商業的性質,但是醫療卻不能單純以商業的角度觀之,畢竟商業要創造利潤就要創造需求,救傷醫病的醫療可不能這麼做。君不見歷年來健保「改革」的主事者都落得被罵得狗血淋頭的下場?為何會如此呢?因為在本質上這是一場對抗人性的戰爭啊!院方為了多賺錢(總是要生存啊),於是要求所屬醫師「衝業績」;一些常因小病「來院追蹤」甚至「逛醫院」的病患,常常來醫院「拿藥」(筆者可不是說生病不能找醫師就診,而是每次看到醫院的門診都大爆滿,難道我們真的是東亞病夫???);健保局為了節省開支,於是採用浮動點值給付並且想盡辦法要對院方的申報予以核刪,減少浪費實施控管是沒錯,但是健保局本身球員兼裁判片面決定給付與否的標準,豈為合理?說到這邊,筆著的口好渴,各位看倌看了那麼久的電腦螢幕,乾眼症也快發作了吧,請待下回分解…(待續)。
留言列表